当前位置: 当前位置:首页 > 陈仁丰 > 李宇嘉:新型城镇化应推进土地制度改革 正文

李宇嘉:新型城镇化应推进土地制度改革

2025-04-05 18:56:48 来源:云霓之望网 作者:薛家燕 点击:118次

我们在讨论孔子思想时曾指出,孔子所说的命,有两个层面的意义。

他认为,孔子(思想)是一种以人道为主要内容,以人为终极关怀的宗教。一、如何理解儒学的宗教性 正如人们所说,要解决儒学是不是宗教的问题,首先要解决什么是宗教的问题。

李宇嘉:新型城镇化应推进土地制度改革

关键的问题是,究竟如何理解和对待自然界?自然界与人类生命究竟有何关系?在这个问题上,儒学与西方哲学、文化有很大区别。究竟如何认识宗教信仰与其他精神现象(人文学科)之间的关系,就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首要问题。人不是上帝创造出来统治世界的宠儿,而是天地的儿女(乾坤父母),也是万物的朋友伴侣(民胞物与),对万物的热爱,就是对天地的报答。这就是儒家的超越与终极关怀。人的德性从何而来?来源于天德。

按照有些人的说法,在儒学中,人是血缘关系中的一个链条,因此以祖先崇拜为宗教。至于政治儒学与民间信仰,确实与理论儒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但是又有区别。其六典内容,贾公彦疏云:大宰之职,掌建邦之六典,天官治典、地官教典、春官礼典、夏官政典、秋官刑典、冬官事典,是六典之职也。

四、礼:从礼经到周公之法 郑玄的注经,暗含着一种基本预设,即是刘歆在《七略》中所提出的,经学就是圣王时代的王官学。[42] 郑玄注,贾公彦疏:《周礼注疏》,第336页。[59] 胡培翚:《仪礼正义》,清咸丰二年沔阳陆氏木犀香馆刻本,广西: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,2018年,第375、376页。而凡《周官》所云春见曰朝,夏见曰宗,冬见曰遇诸礼,皆亡佚不存。

[40]以此言之,《仪礼?士丧礼》是诸侯之士的丧礼,而天子、诸侯、卿大夫、天子之士之丧礼,礼书残缺无存。朝、宗礼备,觐、遇礼省,是以享献不见焉。

李宇嘉:新型城镇化应推进土地制度改革

这样一来,《仪礼》不再是一本完整独立的经书,而成为《周礼》春官大宗伯所掌的五礼的部分残篇断简的遗存。[44]以《周官》五礼观之,士相见礼不在五礼之中,但在郑氏看来,礼既掌在大宗伯,则大宗伯之五礼,必该礼类之全。荀悦《汉纪》所说的,王莽时刘歆奏以《周官》为礼经,置博士,在郑玄这里得到了确凿的落实。孝成帝时,刘向、刘歆校书秘府,始见《周官》。

因此,只有士礼,并不妨碍成为完整的礼经。[66]以《周礼》嘉礼有以飨燕之礼亲四方之宾客,故云属嘉礼也。[50]在《周礼》宾礼中,春见曰朝,夏见曰宗,秋见曰觐,冬见曰遇,时见曰会,殷见曰同,郑注云:此六礼者,以诸侯见王为文。进入 陈壁生 的专栏 进入专题: 仪礼 周礼 郑玄 制度 礼乐文化 。

《乐》乐所以立,故长于和。而以王官学来理解经学,则经籍在孔子之前,早已残缺不堪。

李宇嘉:新型城镇化应推进土地制度改革

《易》本天地,故长于数。[28] 细审郑注,郑玄一方面明确《周礼》六典,本来是设官分职之书,但是,设官分职的内容,是周代的礼。

两汉立学官之经学之中,只有《春秋》一经,具有法的意义,即孔子为后王立法、为汉制法。经七十篇,刘敞、钱大昕皆云当作十七篇,即今《仪礼》十七篇是也。《曲礼》云:天子以牺牛,诸侯以肥牛,大夫以索牛,士以羊豕。〔注〕此天下所共行,天子乃能一之也。《礼》经纪人伦,故长于行。[19] 陆德明著,吴承仕疏证:《经典释文序录疏证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8年,第90页。

[33] 郑玄注,贾公彦疏:《仪礼注疏》,第519页。[57] 在郑玄之前,刘向整理群书,对《礼记》篇章,皆论其性质为通论、制度、吉事等,郑玄《礼记目录》也于每篇皆引《别录》所说。

《周官》之兴,最关键的人物是刘歆,但观刘歆移太常博士书,不及《周官》一字,故马融云刘歆早年多精锐于《春秋》,至其晚年,才知道《周官》是 周公致太平之迹。若以事言之,则吉者对凶之辞,嘉也,宾也,皆可言吉也。

早在刘歆、班固之时,便屡言经籍散亡,刘歆移书让太常博士云:及夫子没而微言绝,七十子终而大义乖。据《序周礼废兴》所引郑玄《三礼目录》中之《周礼叙》,东汉注《周官》者,世祖以来,通人达士大中大夫郑少赣,名兴,及子大司农仲师,名众,故议郎卫次仲、侍中贾君景伯、南郡太守马季长,皆作《周礼解诂》。

如果没有《周礼》的基本框架,《觐礼》是一套完整的礼仪,但是一旦将《觐礼》放到《周礼》的基本框架中,《觐礼》就成为秋见曰觐的一时之礼。[48] 郑玄注,贾公彦疏:《仪礼注疏》,第226页。司马迁《史记?儒林传》言于今独有士礼,高堂生能言之,[12]班固言汉兴,鲁高堂生传《士礼》十七篇,其意完全相同,此士礼即是今之《仪礼》。[1]司马迁所谓独有士礼,即今所见《仪礼》十七篇,亦即完整的礼经。

《仪礼》此三篇,本同在礼经,言祭祀仪节。因此,郑玄以《周礼》为体、为本。

这样一来,《周官》之官制,事实上成为五经所言礼类的共同基础。《仪礼目录》列《士相见礼》、《聘礼》、《觐礼》属宾礼。

[15] 郑玄注,贾公彦疏:《周礼注疏》,第8页。士既葬父母,迎精而反,日中祭之于殡宫以安之。

[5]董仲舒《春秋繁露·玉杯》云:六学皆大,而各有所长。[64]以《周礼·大宗伯》以嘉礼亲万民,其中有以宾射之礼亲故旧朋友,所以郑玄将《乡射礼》、《大射》皆属嘉礼。而郑玄的读书法,则是建立在古书百不存一的基础上,这预设了古书所描述的世界本来就是极少的片段,只有《周礼》基础上的周礼,所遗文献相对多一些。[27] 孙星衍:《尚书今古文注疏》,北京:中华书局,2004年,第605页。

而礼经则专指《仪礼》一书。又云入竟张旃,孤卿建旃,据侯伯之卿之聘者。

今此下唯县磬而无锺,故以为诸侯乡大夫也。[52]又,《礼记?经解》故朝觐之礼,所以明君臣之义也,郑注云:春见曰朝,…其篇今亡。

王者必改正朔,易服色,制礼乐,一统于天下,所以明易姓,非继人,通以己受之于天也。[23] 而且,东汉时对《周官》的理解,也有异说,如郑众认为《周官》一书即是《尚书》成王所作之《周官》。

作者:何嘉莉
------分隔线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头条新闻
图片新闻
新闻排行榜